1、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国防工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基本的实验方法与技能以及电工电子技术与计算机基础知识,能够在物理学、光电子学与新能源科学等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精神、宽广国际视野以及团队协作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学生毕业五年左右能达到:
(1)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体育锻炼意识,具有较强的职业安全意识,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2) 具备坚实的物理学基础,掌握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以及电气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具有良好的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在物理学、光电子学或新能源科学等领域比较独立地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生产管理工作;
(3) 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能在一个科研、设计或生产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者或重要角色;
(4) 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自我更新知识,提高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了解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前沿与最新动态。
2、教学条件
西安工业大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高级职称占比48%,拥有博士学位教师占比70%。拥有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各类人才4人。省级虚拟教研室1个,西安市重点实验室1个。本专业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科研与教学相结合,近五年承担科研项目62项,总经费437万元,其中国家级项目13项,总经费279万元,国防及省级项目41项,总经费120万元。高水平研究论文136篇,转化并应用专利6项,获得陕西省高校科技奖等奖项11项。本专业拥有专业实验室7个,面积约696平方米,教学设备总值78.77万元,可承担10门实验课程。此外,本专业拥有科研实践基地3个,联合中电信量子集团等10家单位成立秦创原量子信息科技联合创新中心,可以在光电子方向与新能源技术方向进行项目实践,将产学研有机结合,让学生熟悉企业应用工具、感受企业文化,与产业联盟深度合作,打造协同育人平台,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意识与团队协作能力。
3、专业特色及成果
(1)学科交叉,复合厚基
本专业是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电气工程等学科相结合的交叉专业。以物理学与新工科融合发展为牵引,提高学生物理学、光电子技术及新能源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并结合激光技术及动力电池技术前沿与热点,完善复合型、厚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
(2)产教融合,协同育人
利用校内外各级工程实践平台,结合学科竞赛,通过与中国核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西光创威等大型军工、国有企业以及华为先通、杏林睿光等知名公司协作,建立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学生从事应用物理学研究的创新实践能力。
4、主要课程
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英语、 大学生就业指导。
专业基础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热学(双语)、力学(双语)、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技术基础Ⅰ(模拟)、计算物理学、电子技术基础Ⅱ(数字)。
专业核心课:理论力学(理)、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学、半导体物理与器件、光电子技术及应用、专业实验 (光电子学)、动力电池技术与应用、专业实验 (新能源技术)。
5、就业及升学深造
自2004年开始招生,本专业已有16届本科毕业生,其就业质量逐年提升,约有35%的毕业生进入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今日头条、比亚迪、隆基绿能等国内顶尖企业,从事与应用物理学专业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或管理工作;20%左右学生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Baylor University等海内外高校进一步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