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基础学院

School of Science

读红色经典 颂无声英雄|潜心奉献终生不悔的黄旭华
2021-05-08 00:03   审核人:

中国核潜艇之父  黄旭华



人物简介


黄旭华,男,汉族,中共党员,1926年3月生,广东揭阳人,舰船设计专家、核潜艇研究设计专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1949年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船舶制造专业,中国船舶重工集团719所名誉所长、原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旭华长期从事核潜艇研制工作,他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开拓了中国核潜艇的研制领域,是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




NEWS

本期《读红色经典》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的故事,一同来聆听西工学子的真情讲述。

讲述人:药嘉怡


#01

白手起家


从零开始研制核潜艇


undefined

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面临着巨大的国际威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 国实施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包围、核威慑等等,到了50年代末期,中苏关系又开始恶化,赫鲁晓夫凭借苏联有核武器,有核潜艇,对中国虎视眈眈,赤裸裸的威胁。然而在威胁面前,中国人从来都是不怕鬼的!为此,毛主席痛下了决心,霸气说道:“核潜艇,一万年也要给我搞出来”!因此,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黄旭华成为这一研制团队人员之一。

那时候,国家还是一穷二白,又赶上“三年灾害”,研发核潜艇的难度,可想而知。首先就是人才匮乏。没有技术、没有工具、没有原材料。没有核潜艇模型,但找到了两个美国导弹核潜艇的儿童玩具,于是对玩具进行拆解,揣测结构原理;没有大型运算用的计算机,那就用算盘和计算尺,用纸和笔,计算出惊人的大数据;没有资料,没有图纸,那就大海捞针,从国外报刊杂志上捕获蛛丝马迹;没有食物,那就饿着肚子干,黄旭华后来回忆说:“如果那时候有杯豆浆,心里就暖融融的!”


#02

攻克难关


带领团队突破技术难题


undefined

黄旭华带领设计人员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国外的技术封锁加大的研发的困难程度。某国为加强导弹发射时艇身的稳定性,专门设计了一节舱来安放一个重达65吨的大陀螺,水下空间异常珍贵,占用了潜艇的黄金空间。经过反复计算、分析、研究,通过调整核潜艇内设备布局,黄旭华团队解决了65吨大陀螺的问题,为潜艇节省了空间,而且摇摆角,纵倾角、偏航角、升沉都接近于零。

终于从1970年到1981年,中国陆续实现第一艘核潜艇下水,第一艘核动力潜艇交付海军使用,第一艘导弹核潜艇顺利下水,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03

深潜实验


亲身参与核潜艇实验


undefined

1988年初,核潜艇按设计极限在南海作深潜试验。黄旭华亲自下潜水下300米,水下300米时,核潜艇的艇壳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压力,黄旭华指挥试验人员记录各项有关数据,并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


#04

隐姓埋名


报效祖国无怨无悔


undefined

因为当时研制核潜艇是一项绝密任务,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长期以来,黄旭华不能向亲友透露自己实际上是干什么的。阔别家乡参加核潜艇项目后,他长达30年未能回家。直到1986年,解密期过后,他才顺道回家探望银发满头的老母,阔别30年,母子再度相对,竟无语凝噎!一个已耄耋,一个已花甲。而父亲则早已去世,父子再未能重逢!抱着苍老的母亲,“不孝子”黄旭华,不禁失声痛哭!但他依然没向母亲解释什么,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依旧责骂他不孝。

直到1987年,一篇《赫赫而无名的人生》的报告文学,在《文汇》杂志刊登,黄旭华将文章寄给了母亲,里面虽然没有写出他的真名,却提到了核潜艇的“黄总设计师”,并提到了他夫人李世英的名字。母亲这才恍然大悟,立即将子女们召集到一起,只说了一句话:“三哥的事情,你们要谅解!”30年隐忍、30年不孝、30年委屈,对祖国母亲尽了忠,也终于,对生身母亲有了一个交代。



★ ★ ★


人物评价


时代到处是惊涛骇浪,你埋下头,甘心做沉默的砥柱;一穷二白的年代,你挺起胸,成为国家最大的财富。你的人生,正如深海中的潜艇,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

——感动中国2014十大人物颁奖词


图文部分来源于百度词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