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西安工业大学基础学院!

基础学院

School of Science

科技创业|刘子源:少年有梦应不止于心动
2021-05-22 20:07   审核人:

少年有梦应不止于心




Part  1

个人简介

undefined

刘子源,1998年7月9日出生,辽宁大连人,基础学院2017级应用物理学专业。2015年成为腾讯科幻兴趣部落连载作者,同年依次担任其编辑、运营、策划;2016年立项“FAN科幻”,创建FAN科幻工作室,主营《白皮书》电子期刊;2017年11月项目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创新创业计划赛项一等奖;2019年4月注册“西安泛科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并完成种子轮融资,明确了游戏研发赛道,同年基于游戏世界观拍摄首部《未来防线》零号概念片。2020年率领团队正式进入集中研发阶段。



Part  2

企业简介

这个从校园走出的创业团队,专注于科幻文娱垂直领域的多元化产业布局。

业务包括:基于Unity3D引擎的《未来防线》游戏开发、科幻文创平台的开发与运营、科幻图书与周边电商网站的运营、《未来防线》系列短片影视制作、“泛科幻会社”线上教育平台的开发与运营、“夜潭”区块链文章加密与原创认证系统的开发。

目前入驻阿里巴巴创新中心(西安长安),成员规模:运营及策划十人、程序组十人、美术组二十人;采用先进的互联网管理模式将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通过网络统筹使得他们可以高效地在线合作推进项目研发。这里有最年轻的团队、最沸腾的热血以及最初的梦想。

undefined  




初心

“我当时只是想成立个社团来着,但那时候科幻文化要比现在小众得多,社员都凑不齐,一气之下想了个还不错的点子,把社团规划改成了个大创项目,”刘子源如是说道,“当时只是想着青春只有一次,不择手段也要为了热爱疯狂一回。”

“热爱与乐趣一直是FAN科幻的决策方针,即使一件事情其他人都在做,但它不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热爱与乐趣,那么我们宁可不去做;我们坚信,热爱与乐趣是引导我们找到长远利好的神秘第六感。做科幻,要有种革命精神;形式乏味,我们创新;趋势不好,我们逆转。我们要让所有人见证热爱的力量!”

2017年6月29日,FAN科幻企划发布在腾讯科幻兴趣部落并举行第一次招募,五位原始成员一直相互陪伴至今,让科幻引领现实是他们最初的梦想。《白皮书》电子期刊是他们的第一个产品,科幻论文、科幻故事汇、科幻表白墙三个栏目来稿寥寥,但他们也乐在其中,后来加入了“未来防线”栏目的《白皮书》来稿量渐渐有了提升。“纯粹是为了挽救来稿量,那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全新的创作玩法会发展成我们的项目核心。”

《未来防线》是由刘子源担任原始架构师与团队成员一同所打造的创作模式,使用游戏机制结合多人创作模式打造的内容产出平台。简单来讲,游戏中所有数值的提升、对战中的强弱关系都与玩家所创作或拥有的文章数量与质量息息相关,通过这种方式将平台方对内容的需求转换成玩家对游戏体验的需求,使用游戏的高粘度与低成本激励特性极大的优化了内容产出体系。有望在如今碎片化逐渐加剧的时代进程中从源头上帮助内容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作为“平台+游戏”的结合体,如今基于这套模式开发的平台已经上线(www.fanscifi.com),同名游戏正在开发中。

2017年9月,前期扎根腾讯科幻兴趣部落的FAN科幻项目组享受了一波流量福利,很多人最早是在那个时候听说有“FAN科幻”这么一个团队。日常参与科幻部落运营并承办了例如蜘蛛侠、银翼杀手等许多科幻IP活动,积累了大量运营经验。

2018年1月,策划并发行“科幻部落三周年”纪念T恤。

2018年5月,与腾讯兴趣部落官方、中国科学院大学、京津冀科幻社团等数家组织结构联合举办“国科大杯”科普科幻征文大赛,活动累计爆光量突破两亿。


当谈到关于自主创业时,刘子源说道:“也有很多人问我什么样的人适合创业?怎样去做才算是合格的创业?我的回答就是:为了热爱。选一件你最擅长也最热爱的事情去尝试创造些有价值的事物,但绝不仅仅为了赚钱。我是物理专业出身,虽然并没有继续从事相关的领域但物理学教给了我一生适用的思考方式。创业同样也符合‘守恒定律’,当你想为社会创造价值时社会也会通过各种方式回报你,但若你一味地想要向它索取什么时社会也必将从你这里夺走等价的事物。很多人刚开始创业追求所谓的‘风口’,拼命的挤独木桥、拼命加剧内卷,最后耗尽原始资本将自己也化作蛋糕的一部分。我的坚持来源于热爱,我那微不足道的成功也同样得益于我选择在所热爱的事情上深耕细作,静静等待着属于它的风口的到来。”


undefined

             ▲与科幻作家刘慈欣合影



磨难

但是道路总不会一帆风顺,热爱有时候也会显得格外沉重。《未来防线》玩家、合作活动的增多使得日常运营强度增高,团队成员一度达到30余位,但流动率也超过90%,无法培养稳定人才让他们意识到为爱发电的局限性。

“其实工作室的大部分成员是从科幻部落应召而来,”运营总监晨曦说道,“参加社团和做项目区别太大了,大部分人对科幻的爱好还不足以驱使他们付诸劳动,尤其在一些从未接触过的技术以及商业领域,它带给我们的困苦足以抵消掉我们对它的兴趣,简单来说就是,爱好是一回事,工作是另一回事。对于一种喜好,我们只愿意停留在单方面接受它,很少有人能在一开始就明白这回事。”

由于对热爱的偏执、缺乏维持运营所需的盈利模式等多种原因,引发了FAN科幻的第一次大断代,“在我大学宿舍的阳台角落里放着一卷海报,那是当初原本打算社团成立后招新用的,”刘子源说,“也理解大家考研、找工作的需求,因为当时的我也面临着这个抉择,迫于各方面压力,有段时间我甚至想过放弃;但每当视线扫过那卷海报它总能提醒我此生最热爱的是什么。社团有接盘侠,但FAN科幻没有,如果我们都走了,FAN科幻也就不复存在,我接受不了这个结果。”

undefined    

   
undefined    

 ▲与科幻作家王晋康合影                                                 ▲与科幻作家何夕合影



重生

终于,FAN科幻的商业化开始了,平台开发计划提上日程,以原“未来防线”栏目的玩法为基础分别从社交、游戏、电商三个行业角度切入设计短期盈利点。《白皮书》停刊、打磨平台框架,他们从一群编辑变成了一群码农,唯一不变的是对科幻的热爱。

“我应该算是第三批还是第四批加入FAN科幻的成员,只记得那时候在疯狂招募开发人员,”技术总监夏宇天说道,“我确实挺喜欢科幻,但更感兴趣的是一个曾经主营期刊的工作室招那么多程序员干什么,这就是我加入FAN科幻的初心(笑)。”

2019年1月,第一版FAN科幻官网即将上线测试却面临无备案无许可的尴尬境地,工作室的兄弟们东拼西凑了一点钱成立了泛科幻网络科技。“我们不是一群合格的科幻迷,有些科幻作品我们也没看过,”编辑组长虎魄狼魂说道,“我们也不是一群合格的商人,因为我们始终没有把赚钱列为最终目的;但我想FAN科幻能走到今天最主要的恰恰因为我们是这样一批人,科幻在我们之前尚未普及,而在可预见的未来定会火爆,我们正站在时代的重要节点,我想这就是时代使命感,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能够附着其上,这是幸运且幸福的。”

同期《未来防线》零号概念片启动筹备,已于2019年10月上线。

2020年是泛科幻网络科技飞速发展的一年,【未来防线-科幻文游社交平台】、【未来防线商城-科幻迷的福利站】、【未来防线-游戏预告站】陆续上线试运营;“还好我们一直以来的运营模式都是线上办公,但疫情的长远影响总归是有的,从事科幻垂直领域的我们的融资历程将难上加难,更多要靠短期盈利自力更生。步入2021年以后,在繁忙的集中研发期内还要兼顾多渠道盈利以维持团队稳定,这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决定性挑战。”

undefined  

▲与社团小伙伴合影



未来

当谈到关于自己的未来目标时,刘子源沉默了很久,半响挤出一句“没有”。“在我眼里自己就是那种生在马斯洛金字塔尖的人,一生都自私地围绕着自我价值实现的目的活着,为此错过和抛弃的东西太多了。在事业上我对《三体》里的托马斯·维德最为共情,但在其它方面却更像《伤心者》里的何夕。长路漫漫,我要学习和探寻的事物还有很多。”

“幸运的是,在创业过程中我最终还是完成了当年的社团梦,在19年北京举办的中国科幻大会上与全国各地的高校科幻社团一起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有时回头看看自己还真的挺幼稚的,为了当初那个和好朋友建个社团玩科幻的梦竟然兜兜转转绕了这么大一圈。不过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也建议大家,少年有梦不应止于心动,即便前路艰辛,梦想也值得我们负重前行。



关闭窗口